真槍實彈的話,規劃線路如下:
Out-Pput Ttransformer OPT 用 初級 5000 次級 8,圈數比=5000/8 開方= 25 , 電壓放大倍數 Voltage Gain V.G. = 1/25= 0.04。
因此給於上管 V2的負載是 介於 5000r=5k (喇叭標定值8r @ 400-1000 Hz 時) 到 32,000r= 32k (喇叭標定值 32r @ 20,000 Hz 時)
上管 V2工作電壓 215 V 乘以屏電流 20 mA = 4.3 W, 因為 另一屏給於下管 V1 = 80 V*10 mA =0.8 W, 合計 4.3+0.8= 5.1 W 熱耗。對照廠家 Tung-Sol 規定 4.2 W單屏,7.5 W雙屏合計的限制值, 5.1 W 的熱耗,一支 5687應該可以承受。
因為B+直流高壓供電希望 在 300 V以下, V1 工作電壓低到 80 V。
如果V1單屏 20 mA 的話,偏壓只在 1.6 V, 大訊號時,可能工作超過 class A1, 當偏壓擺幅 到正值時,有柵電流,成 class A2 給於前級負擔 或 造成失真。
現在並用雙屏,工作偏壓下探到2.6 V, 可以安心。
上管 V2工作電壓 215 V, 屏電流 20 mA標定在 Tung-Sol公佈的 5687WA特性曲線,下圖的P2點上。
他的負載5k 及 32k分別以紅色/深藍色 及 粉紅色/淡藍色 劃上去。
例如 5k:
20 mA*5k=100 V
215 V+100 V=315 V
把 P2點連上 315 V-0 mA的 深藍色是一半的負載線,延伸上去的紅色線是另一半負載線,註明 5k。
可見 32k負載線比5k 的負載線較為水平,上、下兩半偏壓擺幅造成屏壓 plate volts變化平均,失真少。失真在這裡造成 harmonic distortion,例如 400 Hz基本頻率,多出來 2*400=800 Hz 的 1%失真。
訊源的高頻一般擺幅小,因此 32r 高頻負載線在V2管意義不大,計算功率輸出時,不看可也。
每聲道可望有 1 W輸出功率。
下管V1是傳統的共陰極回路。以交流信號而言,陰極透過電容是跟共地接通的。
他頭頂上的負載是 "活動的active",看來是串聯 OPT 5k 跟 v2管的內阻2.3k,但是因為V2管的放大作用,阻抗需要除予(u+1), u=17, 因此只得到 (5+2.3)/(17+1)= 0.41k, 只有V1管內阻0.5*2k=1k 的的40%。
要在圖上標定的 P1劃負載線時,因為併聯2屏,要當做2*0.41k=0.82K.
即便是這樣併聯雙屏,得到的V.G.也不過個位數 5,畫出來的紅色/深藍色負載線很陡。
它的失真度比V2嚴重。
V1 V2相乘的結果是 失真度 雪上加霜。
上管 V2的回路是所謂的"共柵極"。
柵極工作電位 由Rg-upper 跟 Rg-lower分壓取得 (83 - 9 )=74 V.
柵極透過電容Cg=0.22uF, Rg-lowerl= 330k, 對於 1/2-pie*0.22uF*330K= 2 Hz以上的交流訊號是接地/共地的。
當有輸入訊號時,V1柵極偏壓 正向 紅色線擺幅引起屏極 負向 5倍的擺幅。
因為V2陰極直結V1屏極,同樣是引起 負向 5倍的擺幅,等同於V2柵極對於V2本身陰極有了 正向 5倍的擺幅,也就是圖上,一樣做紅色線的 同向擺幅。
上管 V2工作偏壓是 - 9 V,V1放大倍數是 5,因此 V1輸入訊號強度靠前級的音量控制在
+/- 9 V/5=+/- 1.8 v
1.8 V/1.4= 1.28 V-rms 之內,採能維持 Class-A1的條件。
當時輸出功率是 1.1 W, 因此輸入靈敏度是:
每輸出1 W, 需要 1.28 V-rms/1.1 W= 1.16 V-rms的輸入訊號強度。
不算靈敏,但直接CD-player 或電腦 也夠了。
喇叭阻抗相當 8r/32r的 中頻/高頻 total V.G.整體放大倍數, 8r是 5.9倍,32r是 2.4倍,會有5.9/2.4= 2.5倍的補償, 相當8 db的差別,是聽得出來的
這是串接cascode的結果。
結論是:
高頻會突出,達到預期的目的。
代價是多一支管、B+高20 V、靈敏度下降、一次諧波增加。
參考的Colin 5687直交線路如下:
計算值如下: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